十年磨一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日期:2018-06-07 11:54:30 / 人氣: 0次 / 來源:未知
一項戰略部署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顯現其重大意義,一項光輝事業總是在不懈奮斗中取得豐碩的成果。自2008年6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下稱《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知識產權戰略在全國系統部署、深入推進。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營造了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講話中,強調要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擴大開放的四個重大舉措之一,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刻闡述了知識產權保護在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方面的重大意義。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顯著加強,創新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立足我國國情、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全面強化,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保護及時性不斷提高,“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逐漸形成。
”隨著國際經濟社會的發展,圍繞知識產權展開的競爭正日益成為全球法權秩序的重要樞紐。時代呼喚我們以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筑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制度基石。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創新主體對進一步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不斷加強。當前,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加快推進專利法第四次修改,積極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發揮出來,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專利法修改草案已經列入國務院今年立法工作計劃,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十年磨一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在各條戰線上齊齊“亮劍”: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由2008年的1805件增至2017年的6.7萬件;2017年,全國商標行政執法辦案量3.01萬件,涉案金額3.33億元;版權部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3100余件,收繳盜版品605萬件;海關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1.92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4095萬件,案值1.82億元……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力地懲戒、震懾和遏制了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在各行各業激發了創新能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經濟主體財產權的有效保障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完善產權制度,不但能讓經濟主體更有信心積極參與經濟活動,也能提高利用市場機制配置各類要素的效率。市場主體的信心和市場機制的效率,根本在于對產權的保護和對契約的尊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表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國經濟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內在需求,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全面升級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關鍵所在,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揮,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也將得到更大幅度優化。”
10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知識產權保護不能唱“獨角戲”,必須全社會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奏響“合奏曲”。
2016年3月,為貫徹落實《綱要》和《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配合,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原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升格擴容為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召集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由28個擴大為31個。這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夯實了“穩”的基礎,也積蓄了更多“進”的力量。
聯席會議制度升格擴容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進一步積極聯合相關部門,綜合運用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裁判、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各種保護渠道,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努力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合力。目前,我國已構建了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工作模式,多元保護機制不斷發展,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形成了協調、順暢、高效的聯動機制,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了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重大部署。按照中央部署,重組后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要負責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做好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志的注冊登記和行政裁決,指導商標、專利執法工作,以及統籌協調涉外知識產權事宜等。“這是我們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央明確提出,要整合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物價、商標、專利等執法職責,解決長期以來分頭執法的問題,知識產權也是綜合執法的重要內容。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指導推動商標、專利的執法工作,深入開展商標、專利執法維權行動,加大執法力度,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效果,更好地打擊各類侵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效果。
信息時代,科技創新的節奏愈來愈快,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機遇稍縱即逝,知識產權保護“提檔加速”成為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保護知識產權要堅持保護效果與保護效率并重,既體現公平公正,又跟上發展節奏,滿足社會需求。”在2018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的發言中,申長雨指出,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性、復雜性、艱巨性,為維權工作帶來了困難,迫切需要建立一種簡單、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和方便可及的維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嚴格保護知識產權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專利密集型產業集聚區,依托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展集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推廣清單,其中第一條改革舉措正是“專利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
2016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為抓手,加快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推動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一站式”服務,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歡迎,被國務院列入支持創新改革舉措向全國進行推廣。
司法行政聯動的多元保護機制也在為知識產權保護“提速”。從2007年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中心在廈門設立至今,國內已設立10余個知識產權專門仲裁機構,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調聯動,有效解決了創新主體維權周期長的問題。
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數據稱,中國是處理知識產權涉外案件審判周期最短的國家之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在4個月,歐盟主要國家的審判周期在18個月左右,美國就專利案件的前期準備要29個月。知識產權法院系統還積極探索確權與侵權程序的銜接,著力縮短審理周期。
十年來,伴隨著對外開放的腳步,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以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歡迎外資在這里創新創業。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強調保護好知識產權,為我們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十年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際經貿的“標配”和創新發展的“剛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我國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更是構建創新型國家、服務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需要。“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大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單位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申長雨在2017中國專利年會開幕式上表示。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7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連續多年實現平穩增長;今年前4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萬家,同比增長95.4%。中國日益強化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是吸引外資踴躍扎根這片熱土的重要因素。“一視同仁依法保護中外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營造了公平開放的營商環境,自然贏得了中外企業一致好評,吸引著外資不斷涌入。”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許春明指出,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始終堅持履行賦予外商“國民待遇”的國家義務,切實對外商給予無差別、無歧視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而有效吸引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外國直接投資。
根據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17年的調查情況看,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的滿意度得分總體上高于民營企業。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一現象客觀反映出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的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的知識產權政策得到高度認可。
“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習近平主席的話擲地有聲。進入新時代,中國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中國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立場和充分自信,滿懷信心在下一個十年續寫輝煌。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講話中,強調要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擴大開放的四個重大舉措之一,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刻闡述了知識產權保護在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方面的重大意義。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顯著加強,創新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立足我國國情、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全面強化,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保護及時性不斷提高,“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逐漸形成。
”隨著國際經濟社會的發展,圍繞知識產權展開的競爭正日益成為全球法權秩序的重要樞紐。時代呼喚我們以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筑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制度基石。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創新主體對進一步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不斷加強。當前,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加快推進專利法第四次修改,積極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發揮出來,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專利法修改草案已經列入國務院今年立法工作計劃,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十年磨一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在各條戰線上齊齊“亮劍”: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由2008年的1805件增至2017年的6.7萬件;2017年,全國商標行政執法辦案量3.01萬件,涉案金額3.33億元;版權部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3100余件,收繳盜版品605萬件;海關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1.92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4095萬件,案值1.82億元……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力地懲戒、震懾和遏制了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在各行各業激發了創新能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經濟主體財產權的有效保障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完善產權制度,不但能讓經濟主體更有信心積極參與經濟活動,也能提高利用市場機制配置各類要素的效率。市場主體的信心和市場機制的效率,根本在于對產權的保護和對契約的尊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表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國經濟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內在需求,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全面升級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關鍵所在,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揮,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也將得到更大幅度優化。”
10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知識產權保護不能唱“獨角戲”,必須全社會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奏響“合奏曲”。
2016年3月,為貫徹落實《綱要》和《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配合,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原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升格擴容為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召集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由28個擴大為31個。這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夯實了“穩”的基礎,也積蓄了更多“進”的力量。
聯席會議制度升格擴容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進一步積極聯合相關部門,綜合運用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裁判、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各種保護渠道,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努力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合力。目前,我國已構建了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工作模式,多元保護機制不斷發展,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形成了協調、順暢、高效的聯動機制,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了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重大部署。按照中央部署,重組后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要負責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做好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志的注冊登記和行政裁決,指導商標、專利執法工作,以及統籌協調涉外知識產權事宜等。“這是我們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央明確提出,要整合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物價、商標、專利等執法職責,解決長期以來分頭執法的問題,知識產權也是綜合執法的重要內容。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指導推動商標、專利的執法工作,深入開展商標、專利執法維權行動,加大執法力度,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效果,更好地打擊各類侵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效果。
信息時代,科技創新的節奏愈來愈快,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機遇稍縱即逝,知識產權保護“提檔加速”成為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保護知識產權要堅持保護效果與保護效率并重,既體現公平公正,又跟上發展節奏,滿足社會需求。”在2018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的發言中,申長雨指出,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性、復雜性、艱巨性,為維權工作帶來了困難,迫切需要建立一種簡單、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和方便可及的維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嚴格保護知識產權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專利密集型產業集聚區,依托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展集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推廣清單,其中第一條改革舉措正是“專利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
2016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為抓手,加快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推動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一站式”服務,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歡迎,被國務院列入支持創新改革舉措向全國進行推廣。
司法行政聯動的多元保護機制也在為知識產權保護“提速”。從2007年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中心在廈門設立至今,國內已設立10余個知識產權專門仲裁機構,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調聯動,有效解決了創新主體維權周期長的問題。
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數據稱,中國是處理知識產權涉外案件審判周期最短的國家之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在4個月,歐盟主要國家的審判周期在18個月左右,美國就專利案件的前期準備要29個月。知識產權法院系統還積極探索確權與侵權程序的銜接,著力縮短審理周期。
十年來,伴隨著對外開放的腳步,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以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歡迎外資在這里創新創業。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強調保護好知識產權,為我們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十年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際經貿的“標配”和創新發展的“剛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我國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更是構建創新型國家、服務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需要。“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大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單位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申長雨在2017中國專利年會開幕式上表示。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7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連續多年實現平穩增長;今年前4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萬家,同比增長95.4%。中國日益強化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是吸引外資踴躍扎根這片熱土的重要因素。“一視同仁依法保護中外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營造了公平開放的營商環境,自然贏得了中外企業一致好評,吸引著外資不斷涌入。”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許春明指出,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始終堅持履行賦予外商“國民待遇”的國家義務,切實對外商給予無差別、無歧視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而有效吸引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外國直接投資。
根據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17年的調查情況看,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的滿意度得分總體上高于民營企業。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一現象客觀反映出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的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的知識產權政策得到高度認可。
“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習近平主席的話擲地有聲。進入新時代,中國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中國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立場和充分自信,滿懷信心在下一個十年續寫輝煌。